您当前位置: 旅游信息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本地人离不开 外地人搞不懂的奇妙名菜
相关专题: 新店亮相  发布时间:2013-01-21
资讯导读: 每个地方估计都有一些本地人离不开、外地人搞不懂的代表性名菜肴。当地人觉得无比美味,美食家们对它们无限推崇,这些菜肴可能从古至今都在当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你也许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句话:“去我们那一定要吃这道美食!”“**最有名的小吃就是**!”可是当你满怀期待真正品尝后,很多人都会失望而叹!有这么些菜肴之所以备受推崇不是因为它们真是无上的美味、料理的精髓,而是它的味道包含着当地的生活之味。旅行固然追求满席的珍馐美食,但最平凡的吃食往往最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旅行地的那一味纯粹!今天大家不妨跟随中华旅游小编,一起

每个地方估计都有一些本地人离不开、外地人搞不懂的代表性名菜肴。当地人觉得无比美味,美食家们对它们无限推崇,这些菜肴可能从古至今都在当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你也许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句话:“去我们那一定要吃这道美食!”“**最有名的小吃就是**!”可是当你满怀期待真正品尝后,很多人都会失望而叹!有这么些菜肴之所以备受推崇不是因为它们真是无上的美味、料理的精髓,而是它的味道包含着当地的生活之味。旅行固然追求满席的珍馐美食,但最平凡的吃食往往最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旅行地的那一味纯粹!今天大家不妨跟随中华旅游小编,一起寻味那些本地人离不开,外地人搞不懂的骨灰级名菜吧,品品隐藏在这些名菜背后的文化故事!

北京:豆汁儿

提起北京小吃,首先让人想起豆汁,豆汁绝对是北京的代表性小吃。北京人爱喝豆汁,并把喝豆汁当成是一种享受。然而这北京人都爱的小吃,对于外地人来说可真是莫名其妙。豆汁一般味酸,略苦,有轻微的酸臭味。许多外地人第一次喝豆汁,那犹如泔水般的气味使人难以下咽,捏着鼻子喝两次,还是忍不住想吐。然而北京人喝豆汁那是能上瘾,满处寻觅,排队也非喝不可。《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并说:“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


豆汁儿

豆汁是北京具有独特风味的冬、春季流行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这也源于豆汁它所承载的北京历史文化!

豆汁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乾隆十八年(1753),有人上殿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

卤煮火烧在北京是一种尽人皆知的食品,它是将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有时也用猪腰子),买一碗主食副食和热汤都有了。地道的北京人估计没几个不好吃卤煮火烧的。火烧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肠、肺头剁小块,从锅里舀一勺老汤往碗里一浇,再来点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热腾腾的一碗端上来,火烧、豆腐、肺头,卤煮吸足了汤汁,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其中味道最厚重的还是小肠。肠酥软,味厚而不腻,没有任何异味。然而对于外地人来说,尤其是南方人,对于这一“美食”确实难以理解。光是浑浊的看相,已经让人难以下咽了,更别说要品尝了!


卤煮火烧

而这卤煮火烧也是颇有故事!卤煮已有百余年历史最初起源于宫廷。清宫廷中有一道名为“苏造肉”的菜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皇帝巡视南方,曾下榻于扬州安澜园陈元龙家中。陈府家厨张东官烹制的菜肴很受乾隆喜爱,后张东官随乾隆入宫,深知乾隆喜爱厚味之物,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烹制出一道肉菜供膳。这九味香料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节气不同,用不同的数量配制。这种配制的香料煮成的肉汤,因张东官是苏州人,就称“苏造汤”,其肉就称“苏造肉”了。后来传入民间,加入用面粉烙成的火烧同煮,便成为大众化的风味小吃了。那么“苏造肉”又是怎么演变成卤煮火烧的呢?“小肠陈”的创始人陈兆恩当时就是售卖“苏造肉”的。旧社会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贵,一般老百姓吃不起,于是他就用价格低廉的猪头肉代替五花肉,同时加入价格更便宜的猪下水煮制。没想到歪打正着,一发不可收拾地创出了传世美味。

来源:中华网旅游频道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