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以色列所能看到的最常见的颜色,是黄与蓝。因为这里一面是荒凉的山岩,黄沙弥漫;一面是蔚蓝的水面,碧波荡漾;而那些《圣经》里记载的神迹和历史留下的古迹,就在这黄与蓝之间密密分布,让我时而悠闲,时而迷恋,时而叹息,时而震撼。
耶路撒冷老城,圣城的美丽与哀愁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可是,这片土地在经历了宗教与政治的纷争、战乱之后,又变成了一个对比强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社会不同阶层,同处一城。
为了欣赏耶路撒冷全城的景象,我在黄昏时分登上了位于城东的橄榄山。山坡上是一大片犹太墓地,墓碑上散落着祭奠的石块。向西眺望,远处是新城,以政府机构、犹太社区为主;近处则是旧城和圣殿山,能看到奥斯曼帝国时期重修的城墙,以及泪滴形的天主教主哭耶京堂、东正教教堂等。
圣墓大教堂 摄影/周齐
最特别的地方是面积只有1平方千米,被一圈城墙所围绕的耶路撒冷老城,它于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老城分为4个区:基督区、犹太区、穆斯林区和亚美尼亚区。以色列人、巴比伦人、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人、十字军、埃及人、奥斯曼帝国以及英国都曾成为这个以“和平”命名的城市的主人,这里随处可见荷枪实弹的年轻士兵、哭墙前祈祷的犹太妇人、农贸市场里叫卖的阿拉伯人⋯⋯你会发现,在美丽与哀愁的背后,耶路撒冷散发着坚定不移的生命力和乐观美好的日常生活。
著名的“哭墙”,是犹太人最神圣的祈祷地方 摄影/周齐
哭墙,令人窒息的风景
哭墙应称为“西墙”, 在老城东南部的圣殿山脚下,是犹太国第二圣殿的一小段遗迹。犹太人认为哭墙是当年圣殿留下的唯一遗迹,因而是犹太教最神圣的祈祷地方。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