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旅游信息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沙漠里的奇葩 探秘鄂尔多斯财富迷局
相关专题: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3-05-25
资讯导读:  2012年9月的一天,我从北京来到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在东胜机场下了飞机。这个机场并不在鄂尔多斯的东胜区,而是在紧邻康巴什新区的伊金霍洛旗阿拉腾席热镇(以下简称阿镇)。

2012年9月的一天,我从北京来到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在东胜机场下了飞机。这个机场并不在鄂尔多斯的东胜区,而是在紧邻康巴什新区的伊金霍洛旗阿拉腾席热镇(以下简称阿镇)。

出了机场,我匆匆叫了一辆出租车。从机场到阿镇新建的国际赛马场没多远,出租司机却毫不手软地收了我70元钱,这反倒一下子拉近了我与鄂尔多斯的距离。在这块富得流油的土地上,出租车数量远远少于满大街招摇过市的豪华私车,因此能打上出租车并不容易。

我第一次到访鄂尔多斯是在2010年初,随后一共去过五次,跑过鄂尔多斯的东胜区、康巴什新区、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达拉特旗、鄂托克旗、杭锦旗、乌审旗。不过,到鄂尔多斯越多,我心中关于它的谜团就越多。 沙漠上的点点人影沙漠上的点点人影

阿镇的国际赛马场修得非常豪华气派,仿佛是从一片大漠里冒出来的庞然大物,因为它的周边都荒无人烟。这里正在举办马术节,大标语打着,却不见有人比赛。偌大的赛马场空荡荡,仅有的几名清洁工坐在台阶上百无聊赖地打着扑克牌。赛马场的路边,不时有十万元以下的小车停一下,司机们探头望望或者打听两句,就把车开走了。那些车的主人都是牧民,也听说了马术节,对马天然的爱好让他们关注这个活动,但是知道今天没有比赛,就走了。

赛场上只有偶尔几匹训练的马走过,标准化的国际赛道,还有一些蒙古文化的符号性建筑,包括一个大蒙古包,像圜丘坛那么大一个圆台,上面有个巨大的火炉造型的雕塑。迷雾中,可以看见远处正在施工的大片楼房。

我来赛马场,是找我的朋友、蒙古族的相马高手芒来。他从前是呼伦贝尔的一位敖亚齐(伯乐兼驯马师),同时是广播电台的播音员,鄂尔多斯经济崛起的这几年被挖到伊金霍洛旗体委工作。

芒来来了,他也不了解今天的赛程,就带我过了乌兰木伦河,去康巴什转一转。在乌兰木伦河边,有大群奔跑的雕塑“马”。芒来对马的喜爱几乎是痴狂的,他调教的马在大大小小的那达慕中都得过很好名次。看到乌兰木伦河边的马雕塑,他和妻子就好像见到自己从小养大的马一样,非常喜欢。妻子轻轻地拍“马”的后背,他则用双手抓着“马”耳朵,似乎在跟那“马”逗着玩。 身着传统服饰的蒙古人身着传统服饰的蒙古人

也许是如此大规模的铜雕实在是雕得太惟妙惟肖了,当看到一名“青年”骑着高头大“马”从一群“马”的背后闪出来时,芒来妻子忍不住大喊:“高尧扎鲁!”(蒙语“帅小伙”的意思)她喊完就不好意思地笑了,芒来也跟着笑起来。

蒙古族人传统的养马方式是大群养马,保持马的自然生活方式,由丈夫妻儿组成家庭,只是骑的时候抓来用几天。所以草原上经常能看到没有人管的马群。但是在鄂尔多斯,野外已经看不到这样的马群,因为农垦面积特别大,没有开垦的地方网围栏纵横,这里原本常见的骆驼、马都不见了踪影,如今有钱人早就开上了“悍马”。

对马痴迷的芒来和妻子,也许再也回不到田园牧歌式的家乡呼伦贝尔了。而像芒来一样,近几年来,因为身处一路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洪流中,鄂尔多斯人也突然发现,自己的家园和生活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缓缓流淌的平静岁月也渐渐远去,随之裹挟而来的是喧嚣汹涌的现代化浪潮,就像中国大多数地区发生的那样,只不过鄂尔多斯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而已。

来源:新浪旅游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