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西餐是有的,不过只有专做“豉油西餐”的“太平馆”(since光绪十一年,2005年已废,后来又原地复活,不满血),很高级,它家的“葡国鸡”很惹味;比它更高级的是只收外汇券的东方宾馆,“翠园宫”里的“市师鸡”是羊城第一鸡。那时候,还没有顺德的陈村粉,但沙河粉是有的,就连学生饭堂里也有。
而很多年以后只能在上海国营老牌粤菜馆里才能吃到的“蚝油牛肉”,那时也是有的,但通常和“蚝油牛肉”同时出现在菜牌上的“郊外油菜”,如今只剩下了“油菜”,“郊外”都已经崛起为市中心;从厨房里传出的“啫啫”声是有的,但“啫啫煲”的出现,还要耐心地等上个十年八年。鱼翅也有了,不仅有,而且早就有了。1957年出版的《广州名菜烹调法》上,翅馔就有十道之多(大部由广州酒家“翅王”吴鸾大师提供),但鲍鱼则少见,只一道,貌似还是生鲍。
每年秋天,天上都有载着大闸蟹的飞机从广州上空飞过,目标是九龙的启德机场,而云层之下的大部分广州人,那时连大闸蟹的名字兴许都闻所未闻。那时。
我们可以把那时的广州味道假设为“正宗”么?那时,广州人的口腔基本不受外界干扰,甚至“正宗”到连普通话也不太会说。1980年,我第一次上街,为了吃碗馄饨而在北京路上流窜了一个下午,最后是饿着肚子返校,皆因对街头的“云吞”二字视而不见。1980年,广州没有快餐店,所有的饭店,一概都是如假包换的“慢食”或者“慢慢食”。那时,熄灯后学生宿舍里画饼充饥的聊天活动所达成的一致结论,就是“麦当劳你快来广州吧!”1982年,有人在学生宿舍的大门口摆档卖起了肠粉,时间是晚自习之后熄灯之前。猛吃了两个月之后,男女同学们互相打量,发现彼此都肥了起来。2010年,我在“熊记”吃光一碟据说是最接近八十年代味道的肠粉(为了迎合“爽滑”的主流需求,现在的肠粉里都加了澄粉),刚从椅子上站起来,就忽然觉得也不过就是吃了一碟肠粉的光景,三十年就这样过去了,再次肥起来的男女们,应该会发现那一碟肠粉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偷偷变了味吧。
资讯排行
- 第三十七届北京八大处重阳游山会隆重开幕
- 2024年东城区重阳交响音乐会顺利举办
- 黄石华侨城恐龙梦工厂国庆庆典启幕 科技与欢乐共舞庆华诞
- 第十一届西山八大处文化节国庆盛宴精彩启幕
- 呼和浩特市乌兰牧骑走进北京惠民演出
- 北京欢迎你“长城好汉——北京文旅推广大使”向全球游客发出盛情邀请
- 市文旅局举办“艺术赋能·画彩斑斓游乡村”活动
- 遵循“大食物观”,探索“食学”知识体系
- 第二十三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
- 首届哈恰图良国际青少年比赛发布会正式启动
- 深化交流合作 共谋发展新篇——石楼镇文旅企业联盟正式成立
- “乐享春雪•畅爽避暑”吉林文旅春夏主题推介会在北京举办
- 福启新岁龙跃新篇,八大处庙会“龙”重开幕
- 颐和园喜上“梅”梢 “傲骨幽香”梅花、蜡梅迎春文化展开展
- 京城最大珊瑚观赏展缸在太平洋海底世界全新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