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旧巷新颜
几年前我曾经游过三坊七巷。那时的我惊诧于在福州最热闹的心脏地带,居然还隐藏着这么一大片默默无闻的老旧建筑。
从人头攒动的东街口闹市拐进南后街,就像刹那间回到了19 世纪的老福州,两人合抱的行道树下是木板钉起来的老旧房子和店面。宫巷、安民巷、塔巷、衣锦坊、文儒坊……像鱼骨一样互相平行分布在南后街两旁。随便走进哪条小巷子,那连绵的风火墙和气势不凡的飞檐都在诉说着这里不平凡的过去:从三坊七巷中曾经走出了一大批在中国近代史中叱咤风云的人物,林则徐、沈褒祯、林觉民、严复……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雨 ,现在虽然有些落寞衰败,却处处透着老街坊的生活气息。在坊间随意游走也是一种快乐,穿插在东街口和三坊七巷,喧闹和宁静只有几米之隔。
从美好的回忆中回到现实,东街口繁华如昔。从杨桥路往南,很快便走到了南后街路口。新南后街入口处矗立着一个崭新高大的石质牌坊,同样崭新的条石路取代了过去坑坑洼洼的破水泥路。这条灰色的街道笔直地穿过三坊七巷插向乌山。南后街让我怀念的大树和两边的老店全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高大宽敞的新铺面。为了表达“古意”,店面的外墙一律钉上了象征南后街老店特色的水杉木板,刷上了油光发亮的暗褐色仿古漆。规划者引进了他认为有“文化”的一切:艺术摄影、工艺品店、咖啡馆、珠宝店……南后街更光鲜体面了。
街两旁的巷子却更加安静了。高高的院墙依旧,新刷上了一层雪白的灰浆。老宅子大门紧闭,谢绝外人参观。屋子里有工程队正进行大规模的整修,清空居民的巷子冷冷清清,偶尔有推着车运送水泥石灰的工人匆匆而过。当传统意义上的世家最终如烟云般消散时,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如今就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老者,无力地看着后代往自己脸上笨手笨脚地涂脂抹粉。
在沈褒祯故居我见到了沈家后人叶女士。沈褒祯故居整修是三坊七巷改造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她每天都要回到祖宅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工程队雇用的农民工手上的活儿总是让她放心不下。“我是沈褒祯第五代孙媳妇,现在沈家还在国内的后人就我们一支了,我可不能让这祖宅毁在我们手上。”言谈间,叶女士不时流露出对祖上曾经辉煌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