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旅游信息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西湖老十景 比新十景更经典有趣
相关专题: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3-12-09
资讯导读:1、苏堤春晓位于西湖西侧,南北两端衔接南山路和北山路,全长2.8公里。它是北宋诗人苏东坡于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用湖中的淤泥堆筑而成的。堤上有六座石拱桥,自南而北分别是央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苏堤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命名的,又名苏公堤,堤的南端建有“苏东坡纪念馆”。

1、苏堤春晓位于西湖西侧,南北两端衔接南山路和北山路,全长2.8公里。它是北宋诗人苏东坡于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用湖中的淤泥堆筑而成的。堤上有六座石拱桥,自南而北分别是央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苏堤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命名的,又名苏公堤,堤的南端建有“苏东坡纪念馆”。

2、曲院风荷南宋时称“麯院荷风”。“麯院”原是指一家酿制官酒的作坊,在今天的九里松东、洪春桥一带。当时,金沙涧水在此流入西湖,麯院取金沙涧水酿酒,并在湖中种植荷花。花开时节,清香四溢,风景优美,令人陶醉。

随着岁月流逝,旧址无人查考。到了清康熙年间,为迎皇帝巡游,特地在苏堤跨虹桥畔的岳湖里引种荷花。康熙书名立碑,改“麯院”为“曲院”,正“荷风”为“风荷”。

3、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成为白堤的起点。其三面临水,背倚孤山。唐代在这里建有望湖亭,明代改建为龙王祠。至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改建为御书楼,并在楼前筑起三面临湖的低平月台,平台向南伸出水面,视线低平,视野广阔,成了临湖赏月有好地方。

4、断桥残雪断桥位于白堤东端,一说起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断,故称断桥。宋代叫宝祐桥。元代因桥畔住着一对以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故又称为段家桥。现在的断桥为1914年改建,桥东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残雪”碑亭。

神话故事《白蛇传》中,把断桥作为白素贞与许仙相会的地方,更给断桥增添了神秘浪漫色彩。断桥残雪是西湖难得的景观。“西湖这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5、花港观鱼位于苏堤南端,北倚西山,它是西湖风景区内规模最大的一级公园。其来历据志书记载,从前在西山大麦岭后的花家山麓,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经此处注入西湖,因名“花港”。

6、南屏晚钟位于西湖西南南屏山下的净慈寺内。净慈寺初建时就设钟楼一座。明代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嫌旧钟太小,重铸一口重达10吨的巨钟,因钟声洪亮,再加上寺后南屏山多空穴,所以晚钟敲响,钟声更是穿穴回荡,传播山谷,远飘大半个杭城,故有“南屏晚钟”景致。

自宋代至清代,净慈寺时有兴废,原来的钟也被废了。现青铜大梵钟是在1986年12月由杭州制氧机厂铸造的,重10余吨、高3米,钟上铸有赵朴初等人书写的《妙法莲华经》文,计6.8万余字。日本曹洞宗佛教徒在每年的除夕之夜都要来净慈寺撞钟,辞旧迎新。

7、双峰插云观赏点位于灵隐路上的洪帮桥边,“双峰插云”御碑亭所在之处。立足订前沿正南和正西方向远眺,可以望见南高峰和北高峰,两峰遥相对峙,相距10余里。其实南高峰海拔仅254米,北高峰海拔314米,只因湖西近处群山低缓处得“高峰”之名。

双峰插云景名由来,据前人考察认为,每当山雨欲来之时,远眺双峰,云山雾海,双峰的峰尖若隐若现插入云端,但见:云海浩茫茫,峰尖隐隐现。“双峰插云”便由此得名。

8、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中重建的景点。地处西湖南岸南屏山支脉的夕照山上,旧有一座八面五层的砖塔,系公元975年吴越王钱弘亻叔为庆贺妃子黄氏得子而建,俗称黄妃塔。

因塔在西关外,也叫西关砖塔。后人又因塔在名为雷峰的小山上,改称“雷峰塔”。夕阳西照时,塔影横空,金碧辉煌,“雷峰夕照”由此得名。

9、柳浪闻莺位于西湖东南岸,南山路涌金门至清坡门滨湖地带。南宋时是宋孝宗为奉养宋高宗而建的京城最大御花园--聚景园。春日,黄莺在柳荫啼呜,“柳浪闻莺”就此得名。

10、三潭印月西湖三岛中最大的岛。面积约7万平方米,其中水面占60%。岛基是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钱塘县令聂心汤利用水心保宁寺遗址,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堆筑而成的。

到了清代,又在东西连柳堤,南北建黄桥,使全岛呈“田”字型,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格局,宛如仙山琼岛,因而又称“小瀛州”。

来源:第一旅游网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